高志翔
时间:2023-03-22 19:37:00 来源: 访问量:
| 姓名:高志翔 职称:教授 硕士生导师 | 研究方向:光电子材料,光电信息工程,光学 兴趣领域:1.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2.半导体封装材料;3.柔性电子材料与器件 电子邮箱:gao_zhixiang@126.com 通讯地址: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区兴云街405号 |
简介: 高志翔,男,中共党员,博士,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教授,电磁功能材料省市共建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学科带头人,半导体新材料创新工作室负责人。兼任山西省知识产权行政保护技术调查官,山西省就业创业专家等职。研究方向为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半导体封装材料、柔性电子材料与器件。近年来,在Dyes and Pigments、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C,Organic Electronics等SCI源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20余项,其中授权专利12项。第一完成人结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主持完成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主持完成山西省重大仪器购置专项项目1项,主持完成大同市工业攻关项目2项,主持同煤集团科学研究基金1项。2013年“高性能有机小分子OLED发光材料的研发”获山西省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类二等奖,2019年“面向信息存储显示应用的新型金属配合物/聚合物材料构效关系研究”获山西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类二等奖。同年获三晋英才“拔尖骨干人才”称号。2022年,荣获大同市五一劳动奖章。
| ||
教育背景: 1998.09至2002.07,雁北师范学院,物理学,学士 2003.09至2006.07,太原理工大学,物理电子学,硕士 2009.09至2013.12,太原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
| ||
最高学位:博士 | ||
工作简历: 2006.08至2009.07 山西大同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助教 2009.07至2015.12,山西大同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讲师 2015.12至2021.03,山西大同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副教授 其中:2018.09至2019.09,天津大学,建筑学院,高级访问学者 2021.03-至今,山西大同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教授
| ||
教授过的部分课程: 本科生课程:大学物理学、太阳能电池技术、半导体材料与器件 研究生课程:有机电子学
| ||
发表论文及专著: 发表论文 1、Zhao Jinjin#, Li Wei#, Wang Xuechen, Wei Xiao, Zhu Huiwen, Qu Wenshan, Men Dandan, Gao Zhixiang (通讯作者), Wei Bin, Gao Hanfei, Wu Yuchen. Organic Memristor Based on High Planar Cyanostilbene/Polymer Composite Films. 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2023, 39, 121 - 126. 2、李伟, 朱慧文, 孙彤, 屈文山, 李建刚, 杨辉, 高志翔 (通讯作者),施薇, 魏斌, 王华. 基于1,2-二氰基苯/聚合物复合材料的高耐久性有机阻变存储器, 物理学报, 2023, 72, 4, 048501. 3、Wei Li, Huiwen Zhu, Tong Sun, Wenshan Qu, Xiaxia Fan, Zhixiang Gao (通讯作者), Wei Shi, Bin Wei. High On/Off Ratio Organic Resistive Switching Memory Based on Carbazolyl Dicyanobenzene and a Polymer Composite, J. Phys. Chem. C 2022, 126, 12897-12905. 4、Wenshan Qu, Huiwen Zhu, Wei Li, Xiaxia Fan, Bin Wei, Zhixiang Gao (通讯作者); Trisubstituted benzene derivatives as new bipolar host material for efficient blue electro phosphorescence; Chinese Journal of Liquid Crystals and Displays, 2022 37, 9, 1111-1121. 5、Qu Wenshan; Gao Zhixiang (通讯作者); Wei Li; Fan Xiaxia; Shi Yunlong; Miao Yanqin; Wu Zhongxin; Huang Jinhai; Wang Hua; Wei Bin; Carbazole/triazine based host materials for high-performance green PhOLEDs, Dyes Pigm., 2022, 199,110086. 6、Wenshan Qu, Zhixiang Gao (通讯作者), Wei Li, Xiaxia Fan, Yunlong Shi, et al. A novel bipolar host material based on carbazole and 1,3,5-triazine with an extremely low efficiency roll-off for green PhOLEDs, Dyes and Pigments, 2021, 109808. 7、Gao Zhixiang; Zhang Fang; Gao Long; Tian Xiangbin; Qu Wenshan; Yang Tingting; Li Jiangang; Guo Kunpeng; Miao Yanqin; An A-D-A type of thiophene derivative with morphologies determined luminescent properties: synthesis and application in light emitting diode, J. Lumin., 2020, 219,11619–11625. 8、Gao Zhixiang; Wu Yuling; Qu Wenshan; Li Tianbao; Yang Tingting; Fan Xiaxia; Dong Lijuan; Shi Yunlong; Cheng Xuerui; Ren Yufen; Tao Peng; Two novel aromatic hydrocarbons: facile synthesis, photophysical properties and applications in deepblue electroluminescence, RSC Adv., 2020, 10, 16687–16692. 9、Gao Zhixiang; Guo Li; Sun Yue; Qu Wenshan; Yang Tingting; Li Bangquan; Li Jiangang; Duan Lian; Passivating ZnO with a naphthalimide-Schiff base as electron transport layer for inverted polymer solar cells, Org. Electron., 2019, 67:232–236. 10、Gao Zhixiang; Feng Zilong; Chen Weihua; Qu Wenshan; Ao Wei; Yang Tingting; Li Jiangang; Gao Feng; The application of a non-doped composite hole transport layer of [MoO3/CBP]n with multi-periodic structure for high power efficiency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RSC Adv., 2019, 9, 4957.
| ||
课题研究: 1、面向未来人工智能可同时实现信息存储和运算的高热稳定性有机忆阻器,大同市科技基础研究项目,4万,主持; 2、OLED 有机光电材料制备技术,山西省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培育项目,25万,主持; 3、煤基丁炔二醇乙氧基化物改性有机硅的设计、合成及构效关系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62万,第一参与; 4、差示扫描量热仪,山西省科研单位设备仪器购置专项,30万,主持; 5、可用于印刷法制备 OLED 的核心材料研发,大同市工业攻关项目,20万,主持; 6、OLED 有机光材料中间体制备技术,晋能控股集团横向项目,85万,主持; 7、有机电致白光器件纳米柱结构设计与光电性能研究,山西省自然基金,3万,主持; 8、类太阳光照明光源设计与性能研究,山西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项目,2万,主持; 9、高效近红外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材料研发,大同市工业攻关项目,主持。
| ||
社会评价: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是科技创新,而科技创新要靠人才。作为高校教师,要把培养人才放到重要位置。”高志翔教授深耕教育近20年,利用自己专业的科研敏锐度,结合大同大学的现有条件,逐步搭建实验平台,渐渐成为微结构电磁功能材料省市共建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光电子材料团队带头人;他从助教老师到现在成为教授,培养了一批批优秀本科生和研究生。作为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学科带头人,半导体新材料创新工作室负责人,带领老师和学生们以山西煤焦油精细化工产品为原材料,通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材料设计和制备技术,研发了高性能、高附加值的有机半导体光电材料。他们在晋能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委托下开发了OLED红光、蓝光和绿光部分核心材料,材料的性能得到了企业的认可。 荣誉: 2024年,被评为山西大同大学优秀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指导教师; 2023年.指导学生获全国“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铜奖; 2022年,荣获大同市五一劳动奖章; 2022年,指导学生获第十三届“挑战杯”山西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 2020年,指导学生获山西省第六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同时获优秀指导教师; 2019年,“面向信息存储显示应用的新型金属配合物/聚合物材料构效关系研究”获山西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类二等奖,排名第三; 2019年,荣获三晋英才“拔尖骨干人才”称号; 2013年“高性能有机小分子OLED发光材料的研发”获山西省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类二等奖。 |